苏利一普吕多姆( Sully- Prudhomme,1839~1907),原名勒内·弗朗索瓦·阿芒普吕多姆。法国诗人、散文家、哲学家。1839年3月16日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工商业家庭。他幼年丧父,由母亲和大姐抚养成人。波拿巴中学毕业后,进理工学院深造。毕业后,先后担任过工程师和从事法律工作。早年曾爱上自己的表妹,表妹另嫁他人,他终身未娶。19世纪50至60年代之交,参加主张“为艺术而艺术”的帕尔纳斯特诗歌运动。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使热爱和平的他受到了很大打击,尤其是巴黎沦陷期间的艰苦生活,使他的健康受到了极大损害,最后导致半身瘫痪,终身未愈。1881年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于1907年9月7日病逝于夏特内。其重要诗作有:1865年出版的第1本诗集《诗章与诗篇》;1866年出版的诗集《考验》;1869年出版的诗集《孤独》;1875年出版的诗集《徒然的柔情》;1878年发表的长诗《正义》;1888年发表的长诗《幸福》。曾撰写过大量的散文和评论文章,其中主要的文艺论文集有1884年出版的《论美术中的表达》和1901年出版的《诗经》等。还翻译了古代拉丁诗人卢克莱修的《物性论》,并写有长篇序言。其代表作为诗歌《碎瓶》、诗集《孤独》和散文《沉思集》
1901年,苏利-普吕多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创立后的第1顶桂冠。获奖后,他拨出部分奖金作为诗歌奖的基金,用来奖励在诗歌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青年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