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陈怡安
我相信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独特的闪光点。
01
前两天我收到这样一条消息:
才开始看了你的书,不到十页,泪流满面。也许是感同身受,但我没有那么优秀。我会尽快看完。希望你一如既往的乐观、坚强。
以前,我也有过改变自己的想法,也有行动,可是自己没有坚持。
由于当时正忙,所以将消息标为未读,直到今天早上才回复了这条消息。
自从出书后,收到这样的消息不少。心情是既欣喜又复杂,欣喜的是他们从我的文字里找到了共鸣感,复杂的是原来大多数同龄人都处于自卑和失望的状态。
幸运的是我从里面走出来了,而大多数人还陷在里面迟迟不愿走出来。
有人曾对我说:“你竟然写这种励志型的书籍,为什么不去写网络小说呢?这种鸡汤文我可不喜欢,没有深度,没有可读性。”
当然,我只是极少碰到这样的质疑,我不会生气也不会辩解,但会觉得对方有些过分。
因为我很讨厌自己加倍努力得来的成果,却被别人当成“无用的内容”,甚至看到对方有一种“我也会写这样的书,只是不想写而已”的鄙夷时,觉得有些幼稚、可笑罢了。
谁都可以说漂亮的话不是吗?可是能够真正做到的,绝对是少数。所以对于这样的人,我从来不会和他争辩。
他有自己的生活以及世界观,我也有自己的生活以及世界观,不能说他觉得不好的东西,对别人就没有一丝的用处。
毕竟我就是那个曾经靠看那些励志文走出困境,找到自己人生方向的人。而现在的我,通过用力地挣扎和自我救赎走出了困境,也想把这些经历分享给大家,有何不可。
02
就在上个周末,我回了一趟重庆,这一次去的目的可不是和朋友一起吃喝玩乐,而是去医院探望病人。
我的堂哥生病了,疾病就是那么猝不及防地到来,严重到下了病危通知书的地步,谁都没有想到年纪轻轻的他会遇到这一大难关。
但生活本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遭遇,不管是好还是坏,都会成为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
就像有的人家庭和睦,可健康缺失;
有的人工作顺利,可家庭关系不融洽;
有的人虽然智商很高,但是生活很无趣,甚至觉得压抑。
所以正是因为你缺失了什么,你才觉得什么尤为重要,才会有那种强烈的保护欲和珍惜欲。
但只要没有到了最坏的那一步,就还有希望可以继续前行。
我特意带了一本书过去给堂哥,在扉页上写上祝福的话,希望他可以战胜这道难关,我们也会一直陪伴他。
堂哥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因为他在面对苦难和挫折时的顽强意志和乐观的心态,让我为之动容。
有人觉得生病可能会是一件特别可怕的事情,但经历过的人会发现,只要太严重了,根本没有什么可怕的。因为当你在渴望健康和快乐时,你就会有无限的希望和动力产生。
我小时候也经常生病,就像我在新书里写的那样,小时候体质差得三天两头进医院,基本上每天都要吃药。
可事实上我是最害怕吃药的,每次吃药都得鼓足十分的勇气,每当感受到药在我的口腔里发挥它特有的味道时,我就想吐。
那时候为了吃药这件事和父母闹了不少矛盾,但每次都只能乖乖妥协。
在初中的化学课上学习了味蕾的知识,让我知道了舌尖尝到的味道是甜的,软腭处一般是感受苦的味道。于是我再次吃药时,把药放在舌尖,混着水一下吞下去,没想到真的有用。
侯金镜在《漫游小五台·密林一日》写道:“苦尽甜来的滋味确确是经过舌上的味蕾感受到了。”
当我不再吃药时,我的味蕾没有再尝过苦味,于是在健康这一方面的确算是苦尽甘来了。但我并不觉得这是一种苦,我更觉得它是一种警示,让我知道敬畏生命以及珍惜当下的每一刻。
03
我突然想起,我在大学的时候看过一本巴尔扎克的《高老头》,看完后的第一感想就是:“嘿,这位作者真厉害,故事讲得真好。”
后来接触了巴尔扎克后,才知道他是一位一生曾写了91部小说的伟大作家。他在《人间指南》里写到这一句话:“痛苦也有它的庄严,能够使人脱胎换骨,要做到这一步,只要做人真实就行。”
很多人以为痛苦是无法去理解、原谅甚至释怀的,但往往那些去接受和释怀痛苦的人,更明白人生的意义。
就像我在新书里面写的乐乐的故事,她曾是我的写作社群学员,今年也才20岁不到,可她天生就是一位盲人,从没有看过这世界的任何一缕光。毕竟对于一个盲人来说,世界就完全是一片黑暗。
小时候,父母就是她的盲杖,可以带领她试着去感受这个世界;长大后,除了手里的盲杖,她尝试着做自己生命中的光,带领自己前行。
或许有的人看到会惊叹“天啊,我要是也这样,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王子生性多愁善感,最听不得悲惨的故事。每当有人向他禀告天灾人祸的消息,他就流着泪叹息:“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
可是厄运终于落到了他的头上,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中他的父王被杀,母后受辱自尽,他自己也被敌人掳去当了奴隶,受尽非人的折磨。后来他终于逃出虎口时他已经成了残废,从此流落异国他乡,靠行乞度日。
每当听到别人说“天啊,这真是太可怕了”时,他都会回答道:“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至于死,那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在小学课本里学到这则故事的时候,那时候我也不知道为何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和共鸣感,但总觉得太有哲理,以至于我已经忘记了我只是个十岁不满的孩子。
后来年纪大一些,去网络上搜索这则预言故事时,才发现这是周国平先生的亲身经历。当时他的女儿出生不久便被诊断患有绝症,注定夭折。
厄运就这样降临在他的头上,他也听到了旁人的叹息,说如果这样的灾难落在他们头上,他们可受不了。这也成为了他创作这则寓言故事的灵感来源。
事实上,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面临大大小小不同的困难和痛苦,如果你接受住它,并努力尝试跨过,将会成为你生命中的一笔重要财富。
因为去真真切切地体会,你才会有感触和共鸣。
就像我去接近大家的生活后,才发现有的人之所以强大,是因为Ta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苦难;而有的人之所以一事无成,是因为Ta连面对困难的勇气都没有。
毕竟只靠想象和说漂亮、逞强的话,却不敢直面苦难的人,最后也是个弱者。倒不如去试着用力地挣扎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