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人到中年的缘故,和同学见面,老同学总会问我最近回家了吗,老人的身体怎么样,抽空多回家看看老人家等等。是啊,老娘已经八十五岁,多陪陪老娘也是一种幸福!俗话说,老人年纪大了,返老还童,和小孩子一样,也希望身边总有人陪伴,说说话,聊聊天。古谚语说,人活七十古来稀。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寿命的确延长了不少,但是能活百岁的又有几何?就算老人能长命百岁,剩下的岁月也是屈指可数。老人管我们小,我们养老人老,这是天经地义,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孝敬老人刻不容缓。
城里的上班族整天忙着上班,天天忙得不亦乐乎,闲暇之余还要陪陪孩子和爱人,关心关心孩子的学习,周末还要陪着孩子玩玩,陪爱人逛逛街,购购物,再加上其他的应酬,甚而业余时间再搞点第二职业,常回老家看看爹娘没有时间似乎很合乎逻辑。农村的子女忙着外出打工,天天为钱而奔波,为孩子买房买车娶媳妇,不出家门的也要忙乎地里的庄稼,忙了一天,累的要命,再去照顾老人似乎力不从心也可以解释。但是这些都不能成为不尽孝的借口。一母能养十子,但是十子难养一母。赡养老人难道就这么难吗?
我认为,上班族不要拿着没有时间作为不赡养老人的借口,打工族也不要拿着挣钱养家糊口作为不赡养老人的理由,人生在世天天有干不完的活、做不完的事;当自己干不了活、做不了事的时候,自己也就老了!什么事,都可以不干;什么活,都可以往后拖,唯独赡养老人拖不得!当你把活都干完了,当你有钱了,当你有时间了,再想去尽孝,也许会没有机会,可能老人等不到你去尽孝的那一天!
《常回家看看》那首歌说的好,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一辈子总操心只奔个平平安安。一家人共享天伦之乐,这是无数个家庭梦寐以求的事情,可是老人能享受到天伦之乐的又有多少?由此我想到一篇外国文章,一个老人天天盼望着远在他想工作的女儿能回家看看她,女儿已经好几年没有回家了,每逢邮差送邮件,她都会急匆匆地打开,看看女儿信中说什么时候回家,后来在一封信中,女儿说等老人生日的时候回家,老人一天一天数着流失的岁月,终于等到生日临近,心想马上就可以和女儿团聚了,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希望和快乐;生日当天,邮差送来一封信,信中女儿说工作忙又回不来了,给老人寄来一张支票,让老人自己买些好吃的,老人看完信的内容,脸上布满了阴云,随手将支票撕的粉碎!年迈的老人,难道仅仅是图儿女给钱,送吃的吗?其实非也。老人图的就是一家人在一起的团团圆圆,在一起的快乐幸福。
我们是老人的儿女,我们也有儿女,有一天我们也会老,等我们老的那一天,我们也同样希望我们的儿女多抽出点时间常回家看看,也同样希望儿女多陪陪我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尽孝,不可等,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常回家看看,多陪陪老人,给我们的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既可以让老人度过幸福的晚年,也给我们的人生不留下遗憾。
原我们孝心常在,也祝愿天下的父母健康长寿!
尽孝,不可等!
【作者简介】周德顺,微信昵称:聊城周律师,山东聊城人,中共党员,早年毕业于聊城师范学院,后毕业于山东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中共党员,中国法学会会员,现从事教育兼法律服务工作,曾在《德育报》《校园内外》《中学生报》《学习报》《聊城日报》《山石榴》和《聊城班主任》等报刊网站发表稿件三十多篇。
【作者简介】周德顺,微信昵称:聊城周律师,山东聊城人,中共党员,早年毕业于聊城师范学院,后毕业于山东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中共党员,中国法学会会员,现从事教育兼法律服务工作,曾在《德育报》《校园内外》《中学生报》《学习报》《聊城日报》《山石榴》和《聊城班主任》等报刊网站发表稿件三十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