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于应克:那年春节唱大戏

时间:2020-10-18 18:46:50    来源:
在我小的时候,村里基本上没有什么娱乐项目。就连黑白电视机也是少得可怜。最惬意的是村里逢年过节唱大戏。
 
在我们这里,几乎每个村都有庄户剧团,农忙时,下地干活。冬闲时,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排戏。生旦净末丑,唱念做打翻。麻雀虽小,倒也五脏俱全。虽然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但是那眼神,那身段,那做派。处处透着专业范儿。
 
我们村主打剧目《红灯记》,张村河北梆子《辕门斩子》,李村《智取威虎山》,刘村评剧《夺印》。总之,每个村都有自己的拿手戏。
 
冬天黑的早,两盏汽灯把村委大院照得雪亮。村民们开始紧锣密鼓地排练。鼓师,琴师都是我们村的“文明人”,打鼓的田医生和我父亲不错,当时三十来岁,人长得很帅。鼓健子下去,掷地有声。据说他老家是河南的,知青下放后,留在了我们村。后来田医生和扮演李奶奶的王七姑结成了夫妻。现在他们的儿子在杭州打工,又成了我的好朋友。拉京胡的迷糊大叔比谁都精明。甭看他整天蔫头耷拉脑的,一拉起胡琴来,身体马上就会进入状态。摇头晃脑,神气十足。他那抖弓子的技巧在村里占一绝。可惜,他六十多岁就去世了。老伴和闺女搬到城里去住了,只留下一片空宅子。
 
因为天长睡不着觉,男女老少搬着座位,在村委大院看热闹。扮演李玉和的老五爷,身高足有一米八,身材魁梧,声若洪钟。举手投足,器宇轩昂。尤其迈步出监一段,不知迷倒了多少人。可惜的是,他在五十岁那年出了车祸,永远离开了我们。扮演铁梅的,是我村的赤脚医生,人长得漂亮。当时也就二十多岁吧。扮相乖巧伶俐,音色纯正,唱腔婉转。后来她当了教师,嫁到了外村。再后来做起了农资生意,成了闻名乡里的富裕人家。。
 
经过一冬艰苦的排练,大家的活儿可谓炉火纯青了。单等着几个村汇演。要在舞台上分出个上下高低。
 
正月初一,家家户户拜大年。全体演职员聚集在提前搭好的舞台上,排好节目顺序,开始做演出前的准备工作。演员忙着化妆,乐队师傅调试乐器。男女老少潮水般的涌向舞台。爷爷领着孙子,儿子搀着母亲。拖儿带女,扶老携幼,墙头上,树杈上坐满了看戏的群众。最后一排,干脆站到凳子上。就连卖瓜子,糖块的小商贩,也赶过来凑热闹。
 
台下熙熙攘攘,人声鼎沸。说话的,论亲的,找孩子的。乱成一锅粥。电铃一响,台下顿时寂静下来。大家瞑目凝神,密切注视着台上的一举一动。
 
伴随着叮叮咣咣的锣鼓声,大幕徐徐拉开,首先是张村的河北梆子《穆柯寨》。穆桂英和杨宗保都是很年轻的小孩。他两个刀来枪往,打在一处。博得观众满堂喝彩。村民都夸姑娘小伙武把子利索。谁料,这两位不禁夸。有些得意忘形。少一疏忽。穆桂英手腕上露出了银光闪闪的小坤表。观众笑的抢仰后合。
 
第二出是李村的评剧《杨三姐告状》,人面兽心的高占英探望岳母,寻衅滋事。剧情火爆热烈,很受群众欢迎。浑然不知内情的杨三姐她妈忙前忙后为女婿做饭。杨三姐简直气的要死。当矛盾激化到顶点是。杨三姐揪住高占英,挥拳便打,完全忘了是在演戏,只打得高占英抱头鼠窜,跑下台去。
 
第三出是王村的黄梅戏《牛郎织女》,也不知道是哪位先生出的注意-----竟然把真牛牵到了舞台上。这一出戏令人耳目一新。那头牛也许没见过这么多人,竟然不听使唤。气得牛郎干瞪眼。台下更是笑出了眼泪。
 
我们村的《红灯记》是压轴戏,雄壮的音乐响起来了,只见李玉和身穿铁路制服,手拿号志灯。器宇轩昂。一段《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响彻全场博得满堂喝彩。在“痛说革命家史”一场戏中,演员,琴师、鼓师简直卯足了劲。演得出神入化。全场观众侧耳倾听,广场上鸦雀无声。李玉和的威武不屈,李铁梅的机智勇敢。王连举的怕死贪生,鸠山的残暴凶狠被他们们刻画得入木三分。
 
那次演出,我们村荣获了全公社第一名,上级奖励一面锦旗。在村委正面墙上一直挂到现在。
 
尽管现在网络科技无处不在。但是我更怀念那年春节唱大戏的热闹场景。
 
【作者简介】于应克;1974年八月生于山东临清市,大专文化程度。自上世纪九十年底起,先后在省地级报刊发表文学作三百余篇,并多次获奖。系聊城市作家协会,聊城市诗人协会会员,山东人民广播电台节目评议员。临清市楹联学会理事。现供职于临清市广播电视中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