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辛录玲
编者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阳春三月,后屯以深情之眸、炽爱之眼,迎来了一组特殊的客人。学生刘晓兰、辛录玲陪着恩师刘彬老师畅游后屯杏花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对于从教40余年、年届七旬的刘彬老师来说,游后屯,赏桃花,是一场桃李天下会,是一场师生喜相聚,是一场时空赏春旅,更是一场爱的回味。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文:辛录玲
“桃之夭夭”,是《诗经》里的句子,是桃花盛开,与爱情有关。
刚吃过午饭,兰子打来电话,要带我去后屯看桃花。虽说有事要忙,但横心一想,事可以推迟做,去看桃花的机会难得,于是豪不犹豫地冲出了家门。
打开车门,我惊喜地喊了起来:“刘老师!刘老师!好久没见您,您好吗?”
兰子说:“就故意不告诉你,给你个惊喜!”
我的恩师刘彬老师今年七十多了,三十几年那样儒雅沉静有力,头发的灰白只是增添了岁月的慈祥。
蜿蜒向上的山路,汽车飞快,我的诉说,随着刘老师的惊叹声,挤出窗外,弥散在车轮扬起的尘埃里,心仿佛从沉闷的石下突然蹦跳出来,一下子轻松了。怎么的?我竟然说了这样多,而且是向多年不见的高中班主任刘彬老师!
路越来越陡,两旁的石山活泼欢笑,一路惊险地奔跑在悬崖边。大约是因为知道要去看桃花,一路上,脑海总是索绕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两句话。
“桃花源站”,这么好!我们下了车。
一条条,一片片的粉色,淡淡的浓浓的,像河流南北贯通,像爱情盛开在黑黝黝的山腰上。漫山遍野,粉色的河在动,粉色的光在闪。阳光朗照,轻风抚摸。真的,夭夭!真的,灼灼!
我和兰子,见花忘形,得花就塑姿。看不见50岁,看不见皱纹,只看得见一颗颗年轻的花心,在粉色的河流中扶摇而上。
“咹,刘老师在哪里?"
“怎么看不见刘老师啦?”
“给你老公叮咛一下,让他陪着刘老师,你老公不喜欢拍照”。
“咱俩一见花,就把啥都忘了,俩个没眉眼”
这样美的桃花,这样美的阳光。我们遇见了不少的同事朋友和熟人。更有幸的是遇见摄影师朋友,她用相机机把刘老师跟我和兰子与桃源与桃花陶醉一起。真的。夭夭。真的。灼灼。
刘老师走了那么多,竟然不见累,还给我和兰子抓拍了许多。我的心头又闪闪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诗句。
桃花笑着,春风跑着,我们在不舍的粉色中下山回家。车子飘驰山谷,撒下一路故事。刘老师娓娓讲述了一个个跨越三十多年的师生故事。
B同学的学业,是在刘老师全力帮助下,才有现在的成就。
H的母亲很关心H的学业。刘老师叫来H同学谈心引导,终于使其轻松参加高考,收获今天的成果。
D和Y打架,刘老师问不出缘由,就故意不问缘由,只是个别鼓励引导。现在俩人不仅是好同学更是好朋友。
推荐上大学的名额给B和L同学时,他们果断拒绝,他们有自己的目标,相信自己的能力,最终俩人都实现了自已的理想。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这不仅是男女私有的爱情,这更是一种人人都应有的爱情,一种自我,一种风采。
刘老师爱我们,爱他的每一个学生,你能说这不是爱情?刘老师以他的教育艺术,使张扬不羁,火爆冲动,纠结在朦胧中的我们,走向理想,卓有成就。这是不是一种自我?古稀之年,依然像青年人一样,欣然爬高山赏桃花,还给我和兰子俩口带着饮料,韭饼和小吃。你能说这不是一种风采吗?
刘老师故事中的每一个人,还有兰子,梅子,燕子,我……,在后屯的每一个,在后屯外的每一个人,哪个人的心不是桃花般的爱着?哪个人不是拥有对生活的独有认识?又有哪个人不想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桃之夭夭,夭夭是繁花锦簇的爱怜,是硕果累累的经历。
灼灼其华,灼灼是风格独立的真知,是熠熠生辉的风流。
我们来后屯看桃花,其实看的是后屯外的追求。我们毅然放下忙着的事来到后屯,其实是想要证实心中的生活,心中的自己。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真的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