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更新推送了,是因为真的没时间,好不容易这几天有假期,同时也没有出行计划,所以昨天中午小更了一篇《陈冠希近期拍的广告鉴赏》。此处做一个提醒,本公众号的头像和介绍都更改了,不再以本人丑陋的照片作为封面,实在丢脸,以后请认准“爽”字。虽然用爽的很多,陈冠希也用爽,“爽”字衣服,音乐《爽》,“爽”字针织帽,但是希望我这个“爽”能占有一定份额,也当当独角兽。
回到正题,碎片化阅读。前几天是“世界读书日”,又来了一波关于读书的大讨论,不,应该叫阅读,因为读书这个词含义不唯一,比如上学也被某些人叫读书。当天,批判碎片化阅读的居多,大部分都在说系统化阅读的好处,说罗振宇搞的《得到》如何如何让人们产生知识焦虑,是大骗子,我觉得都是胡说八道。
罗振宇只是聪明地发现了这个变化日益加快的时代里,人们获得知识的新方式,从而催生出知识经济,市场就是这样,有需求,就有市场,就可以赚钱,只不过别人发现了,你没发现而已。为什么别人可以发现,而你不行,因为他们时刻在接受来自这个世界的大量信息,然后进行优化处理,也就是说时刻都在感知着这个世界的一举一动,发现机会,立马下手。
系统化阅读固然有它的好处,我觉得适合系统化阅读的年龄应该在从你认字开始到高中毕业这个阶段,因为这个阶段是你认识世界的初期。有些人在这个阶段读了大量的书,可能就会对这个世界有一些超越其年龄的认知,比如罗永浩在小时候有大量阅读书籍的习惯,还翻看过当时极少见的来自他父亲办公室的海峡两岸报纸,虽然高二就退学了,但是一点都不影响他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相反,他的认知水平高于极大多数人。(这里我并没有提倡大家退学)
但是在大学以后,其实你是没有大量的时间用于整本书的阅读,当然大一大二还是有时间的,比如我就在大一大二经常整本读一些个人感兴趣的书,大三往后我觉得是没有太多的时间,就我个人而言,我每天很忙。那么对于工作族来说,时间更是少之又少,拿一个一线城市的公司员工来说,每天的通勤时间在一个半小时左右,每天辛苦地工作一天,处理完各种琐事之后,还能有时间用来进行系统化阅读,这不是扯呢吗?我在北京实习期间,利用地铁上的时间读完一本书都得一周,而且还是时间利用率极高的情况下。
不排除一些特殊职业的人群是仍然可以保持有大量阅读时间的,比如作家、编辑等等,因为他们需要进行知识变现。作为一个脱口秀演员的李诞都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来写出好段子,你可能会看到他跟女朋友经常去日本旅游度假,然后读几本书,摄摄影,酒吧玩玩,极其羡慕,拥有这种生活方式的人毕竟是少数,就好比财富分配,5%的人支配了90%的财富,剩下95%的人来争这10%一样,香港尤其明显。
但是如果工作族把别人用来刷朋友圈、看短视频、玩游戏的时间用来读一些公众号的文章,或者听一听《得到》的知识课程,那对他来说就是有用的,即使是一个很小的知识点,都是有价值的。至于有一些人利用他仅知道的一点点小知识来装逼,那就是他的问题了,但是因此你就判断碎片化阅读没有价值,或者听上某些自媒体的话,那也是你自己的问题,作为一个对自媒体运营比较了解的人来说,产生争议,才能赚大量傻逼的钱。
3月份开始,我就有保持一个碎片化阅读的习惯,每天早上利用一个小时左右阅读完我关注的公众号的文章,当然不是全部阅读,我关注的号有一百多个,如果全看一遍是不可能的。这一百多个中,大部分是关于经济的,在看过几篇之后,会进行筛选,知道哪些公号的文章必看,哪些选看,还有的就是看标题,夺人眼球的我是不会点开的,好文章一般不需要扎眼的标题在那儿吸引人,简洁明了最好。有些朋友经常会看到我在朋友圈分享文章,一天分享三、四篇,其实我阅读的大概在20篇左右,中午和晚上休息时间也会看,朋友圈的基本都是最优质的几篇。
其实你一定每天都被各种信息轰炸,或者也阅读一些公号的文章,怎么读效果更好呢?以下几点供你参考:
1、分清资讯和解读
资讯就是几句简短的话,足够概括整个事件。比如我经常用的财联社电报,24小时更新股市、楼市、互联网、经济政策、财经会议以及各个公司投融资情况等等,通常都会是几句话总结完,目的是让你知道。
当然,其中有些重要,可能会对你的投资有参考价值,尤其是一些政策的出台,有的就不是特别重要,你知道就好。当你判断出重要的资讯时,就开始寻找它的解读版本,公众号或者其他平台,一般都会有相关的长文解读,这时候就需要进行认真阅读。
2、不懂的专业术语及时查询
很多人谈起每天发生的大事来,有鼻子有眼,但是你一问他那个词是什么意思,他就傻了,因为他看的公号文章并没有进行解释,而是把你们当成都懂,直接进行专业的解读。最可怕的是某些自媒体利用你的不懂,再说点煽动情绪的话,那么你就成功被洗脑了,至少是没有一个比较客观的判断。
比如,美国为什么会对中国发动贸易战?这可是大热点吧,不知道不是中国人。因为中美贸易逆差,什么是贸易逆差?你能说出来吗?贸易逆差是出口贸易总值小于进口贸易总值,反之,即为顺差。很明显,美国需要不断支付进口商品,导致美国的资源外流,外债增加,所以才会对中提高关税。中美贸易战可对比三十多年前的日美贸易和广场协议,更有意思的是,2018的中兴和1988的东芝都相似地惨遭美国打压。
3、扩散式阅读
有时候你读的一篇文章中会提到好多你不知道的事件或者政策,建议逐个找出来,完整地了解它。比如,最近大热的海南,被ZHONGYANG划定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稳步推进建成自由贸易港。跟雄安新区的设立不一样,雄安是从无到有,建立未来城市,海南显然不是,已经建省30年,为什么现在才走上正确的道路?如果你仔细了解一下海南30年的政策变化,那就很清楚了。(推荐阅读:《三十而立的海南,沧海桑田的变幻》)
他们说碎片化阅读不好,你就信?
我是不信,因为我正从中获益。
原创: 阿爽 阿爽杂文
原创: 阿爽 阿爽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