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刊推荐语:《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九把刀著。“所谓的厉害,就是……‘让这个世界,因为有了我,会有一点点差别。’我没有看着星星。 我不需要。 我是看着沈佳仪的眼睛,慢慢说出那句话的。 ……而我的世界,不过就是你的心。”不必再说同名电影的火爆了,正是因为那样原著得以迅速再版。via
新周刊推荐语:《烟斗随笔》,团伊玖磨著。团伊玖磨,日本作曲家,从1964年至2001年,坚持每周发表一篇随笔。他说日本料理是最难吃的,只是料,仗着材料新鲜,只知道生吃;西餐则只能叫理,又是葡萄酒煮,又是奶酪调味,说得头头是道只是为了掩饰材料的先天不足。他推崇好材料与好厨艺结合的中国料理。via
新周刊推荐语:《东海道徒步旅行记》,十返舍一九著。徒步旅行在江户时代是很平常的事,弥次和喜八这对活宝,一路上斗着嘴,遇到n多怪人怪事,闹出连串笑话,让读者很欢乐。导演宫藤官九郎把这个故事拍成了电影,不过是后现代版的,俩活宝变成了爱嗑药的摇滚青年,那种无厘头的浑不吝倒是一脉相承。via
新周刊推荐语:《我想遇见你的人生》,杨照著。“谢谢你总是选择重要的事告诉我们,即使那是你尝到的失败、挫折,或是你所受到的委屈。更希望,作为你的父母,我们会一直都是听你说生命中重要事情的人。”杨照希望把人生经验传递给年幼的女儿,让她能早早准备好,面对世界的丰富。这是父亲给女儿的情书。via
新周刊推荐语:《微书话》,胡洪侠著。32开小精装,每页两篇微书话,配以素淡的黑白插图,干干净净,小巧精致,是微博出书的好尝试。其中一则谈腰封,德国书籍艺术家维尔堡说护封的任务是在书店里大喊“买我,买我”;现在流行的腰封,胡洪侠认为则多像醉酒后的妓女,狂呼“打开我!要我!要我!”。via
新周刊推荐语:《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理查德·罗宾逊著。墨菲定律说:“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错,那就一定会出错。”几千年来世界已经改变很多,我们的大脑却没有改变,依旧停留在旧石器时代的梦想中。反应跟不上变化,所以受伤的总是你:排队,总排到最慢的一队;着急上火时,要找的东西永远找不到……
新周刊推荐语:《家庭日记》,森友治著。森友治,摄影师,和妻子、一儿一女、三只狗狗住在福冈。1999年他开始在博客上公布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把眼前发生的事情拍下,用客观的语言原封不动地传出去”。拍摄家人时人们往往太投入,森友治说自己会尽量“客观”一点。在他的照片里,你会看见幸福,爱。via
新周刊推荐语:《一天》,大卫·尼克斯著。“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找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徐志摩)一对男女,兜兜转转十几年后终于走到一起,猜都猜得到,他们才不会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男主视为精神支柱的女主车祸去世,几乎是必然的结局。没有人总是那么幸运,这就是爱情。via
新周刊推荐语:《世界别为我担心》,幾米著。“我担心你不快乐。 虽然我也常常不快乐,但是, 我还是希望你能永远快乐, 天天有灿烂的笑容。”你总是担心这个,担心那个,因为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你又那么缺乏安全感。但你总要长大,学会应付这一切,对自己说:Don't worry,be happy。via
新周刊推荐语:《下面,我该干些什么》,阿乙著。“我们追逐食物、抢夺领地、算计资源、受原始的性欲左右,我们在干这些事,但为着羞耻,我们发明了意义,就像发明内裤一样。而这些意义在我们参透之后,并无意义,就连意义这个词本身也无意义。”这是书中那位觉得生命终归无用、得做点什么的杀人犯的自白。v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