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理:阿九 校对:佳玲 配图:杨坤发>
赋能岛的岛友们,大家晚上好。非常高兴今天晚上能在群里和大家一起进行交流。我叫郎志华,老家是安徽人,现在定居在重庆。先简单的用三个标签来介绍下自己:
我是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从事的是房地产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说人话就是我是甲方,管理乙方。
我是中国(海南)援非青年志愿者,曾经在非洲贝宁志愿服务过一年。
我是得到大学成都校区5期1班的学员,因我定居在重庆,校区在成都,每个周六我坐动车渝成两地跑,上演现实版的“双城生活”。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交流的内容是:怎样通过组织活动提高个人能力?
为什么是我来讲呢?我在得到大学学期期间,从2019年10月15日至2019年11月25日:40天,我组织10-12场活动,平均一个礼拜2场,3-4天/场;
40人以上1场;
10人以上4~5场;
10人以下 5场。
我是曹旭同学眼中的“社会活动家”;
我是何琳同学眼中的得到大学成都校友会5期联络官;
我是重庆同学眼中的“5期重庆班”秘书长;
我是“班级活动官”。
很多岛友们就会有疑问了,我为什么要听你讲呢?换句话说:听你讲,我能有什么收获呢?
在得到大学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我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心法,这些心法总结概括起来我想应该有三点可以对你有点帮助或有点启发:
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路径;
提供一些多维的视角;
拓展一些认知的边界。
我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的一些困境:
1.找不到人。
2.找到了人不知道全体中每个个体的具体需求。
3.如何把活动做好,服务好人。
4.所有的都有了后,我自身又遇到了困境。
这是不是有点像做一个企业所遇到了通用难题套路啊。
好了,接下来,我先来定义下问题边界:
在变量中寻找不变,流失的是时间,不变的是人性。
永远多想一步,多走一步。
第一个难题
我面对的第一个难题是2019年10月26日在几乎不认识任何同学的情况下,如何组织一场北京游学活动。(这里需要补充一个背景10月27日得到大学夏季毕业典礼暨秋季开学典礼)
传统方法逻辑是:我来找人,由我及人
我的方法逻辑是:人来找我,由人及我
一个小故事
2019年10月19日破冰日的时候,曹旭、万鸣凤两位同学在我们中场休息的时候和我聊到10月26日我们组织一次北京“游学会”的活动。当时我们面临的困难是:同学之间很陌生(微信都没有添加)、不知道大家的时间安排(到底有多少同学25号到北京)、大家是否愿意参加“游学会”活动等等难题。
解决问题的方式,一般有两种思路:一种是我去找人、我去找资源的正向思维;另一种是人来找我、资源来找我的逆向思维。通常我们在解决一个具体问题(特别是组织活动)的时候,我们运用到的是用正向思维的方式去整合资源,然后一步一步的去解决它。而我反其道而行,用逆向思维去链接和整合资源,从而成功组织北京“游学会”活动的。具体我做了以下3点:
1、KOL(关键意见领袖)
说人话,KOL就是有影响力、有号召力的人。当时,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张玲班主任,如果她能帮助我在群里发个公告,那事情就成功了一半。随后,我主动跟班主任联系,并且将组织活动的稿件改了5次定稿后发到班级群中,班主任帮我们发公告,时间是10月20日。(我又如法炮制的跟2班认识的朋友沟通,她经过与2班班主任同意后将“游学”消息发到2班班级群中。)
2、校友会
当时把群二维码发到2个班级群的两三天后,陆续有20几名同学进群。当时,我在想有没有其他办法让更多的同学知道和加入呢?。刚好与何琳同学(得到成都校友会副秘书长)因组织活动事宜接触过几次后,她把2班的杜鑫宇同学微信推给了我,随后我们共同组织,最后有44名同学入群(1个班级去北京参加开学典礼中的50几名同学绝大部分都加入我们的游学活动群中)。
3、参与度
同学们都进群后,问题又来了,我们如何组织、安排从而提高同学们的参与度呢?我们从活动的本身意义着手:好的活动一定是有收获、有意义、有价值的。所以,经过大家的集体讨论,在活动的流程方面:我们安排了看天安门广场升国旗、吃庆丰包子“套餐”、参观“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的北京恭王府,以及得到校友会组织的6城跨行业知识分享会、成都校区“传帮带”晚餐嗨聊会。
通过这次“游学会”活动的组织,我最深的体会是:用逆向思维来整合资源。换个角度,换种思维,或许你将拥有一个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补充信息:北京“游学会”:44名同学入群;8名同学参加上午“游学”活动,共35名同学参加下午及晚上聚餐活动,由我发起并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成功的组织本次北京“游学会”活动。)
总结一下,我的第一个心法是:逆向思维。我是用逆向思维法。解决了几乎不认识任何同学的情况下,组织了一场几十人的活动的问题。
第二个难题
解决了第一个在弱链接的条件下如何找到人的问题的难题后,我又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是:不知道来参加活动的同学每个个体的具体需求。
具体的难题是这样的:我们“5期重庆班”有21位同学,因与成都空间距离的原因,我们11月13日组织了第一次全体同学大会,会上我被推选为秘书长。我开展工作的第一件工作是:收集重庆班同学“痛点”的信息。那么我该如何收集呢?
传统方法逻辑是:发微信、小程序做个问卷调查表、打电话等等
我的方法逻辑是:没错,也是打电话、发微信,但是我会多问一个为什么?
一个小故事
以5期重庆班某同学为例,他平时工作比较忙,经常加班,不能来参加每周三的集体学习活动。
我就问他:你为什么经常加班呢?他说事情多。
我又问他:为什么事情多了?他说老板安排的。
我就再问他:为什么老板安排你了,而不是安排其他人了?等等。
最后他用变通的方式处理了“时间”对他的约束和限制,调整了自己的工作状态:第一,工作效率有所提高;第二,学会“巧妙”的拒绝领导。从而成功参加我们5期重庆班的集体学习活动。
总结一下,这就是我想分享的第二个心法:多问一个为什么?从而成功邀约同学参加活动,解决了同学的信息“痛点”收集问题。
第三个难题
刚刚前面也提到了,我们“5期重庆班”自己成立了一个学习组织,解决了同学信息“痛点”的收集后,我又遇到了新的一个问题是:组织一场什么样的活动才能够让大家真正的学有所获?
传统方法逻辑是:打电话或发微信邀请大咖来分享和指导。
我的方法逻辑是:没错,也是打电话或发微信邀请大咖来分享和指导,但我会用的是“感受”心法邀请(大咖)KOL。什么是“感受”心法了?说人话就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专打“感情牌”。
一个小故事
打“感情牌”,具体的我是如何做的呢?
1.用感受确认需求
11月26号晚上我邀请到了成都4期折晓峰师兄(4期荣誉学员)从成都过来重庆帮助我们对“分享日”和“案例日”进行学习辅导。我们的安排是这样三步:第一,所有同学对学习方面当下的困惑或“痛点”这两天提升梳理准备好;第二,第一个学习流程是每人发言60秒,然后大家集体投票选出两个话题;第三,分为上下两个半场,每个半场为一小时深度讨论一个话题。明天我们会在现场具体的感受这次的学习计划安排,并且确认同学们的需求,为接下来5期“重庆班”集体学习活动做好最充足的准备。
2.用感受制造共识
11月25日我会运用得到大学成都校区5期1班学员的身份以及“成都5期校友会联络官”“社会活动家”的自发生态位(或角色)与成都4期何琳学姐(得到成都校友会秘书长)进行沟通,用共同身份(得到大学学员)的感受来制造共识,通过她将我们5期“重庆班”集体学习具体帮助的事项传达给得到成都校友会,以便帮助我们成都5期“重庆班”更好的完成这次得到大学的学习体验。
3.用感受营造仪式感
我们成都5期“重庆班”对学习迟到仪式感管理是这样的:学习活动19点开始。18点50分~18点55分为签到时间;18点55分~19点签到的同学,会当着所有同学的面站立 1 分钟。经过今天“感受营造仪式感”的学习,增加和营造仪式感,加强同学们对于集体学习的认同感。
总结一下,这就是我想分享的第三个心法:“感受”心法,用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方式,要求“大咖”来帮助我们。解决了办好一场活动的问题。
第四个难题
解决了人、活动好坏的问题后,你以为我就解决了组织活动的问题了吗?没有,因为“我”的问题又出现了。40天组织10场活动,组织活动遇到“倦怠期”了,怎么办?
传统方法逻辑是:放弃或“倦怠”性的组织下去
我的方法逻辑是:坚定要组织下去,而且要组织好,发出重庆同学的声音,形成影响力。
一个小故事
比如11月26日5期重庆班第2次集体学习会周青同学专门从四川广安赶到重庆来参加集体学习会;11月13日、11月20日、11月26日陈扬同学每次都是重庆长寿区坐动车到重庆主城九龙坡区参加集体学习会;他们的实际行动令我感动,也让我坚定了必须把集体学习活动组织好,坚定的一直组织下去的决心,不辜负他们。
总结一下,面对组织活动的“倦怠期”,我采用的是寻找意义和价值的方法。解决了“我”的问题。
概括性的总结一下,通过逆向思维、多问一个为什么、“感受”心法、寻找意义这四点,在得到大学学习期间,我成功的组织了10几场活动,我也通过组织活动提高了我的个人能力。说到这里,我想聊聊我的个人人生追求型的价值观:人品、气质、内涵、善良、诚信、智慧、胸怀、自信、自省、成功、企业家、恒心、信念、思考、变通、冷静、平常心、勇气、稳重、不骄不躁、谦虚谨慎、热情、微笑、感恩、健康、快乐、奉献、财富、行动,敬畏。
30组词可能有点多,并且太“大而全”了,如果只能选择六项,我会选择:诚信、自信、变通、勇气、健康、行动。
如果只能选择一项,我会选择:诚信。
我们正在进入信用社会时代,拥有诚信的人,即将拥有巨大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最后,来个两个金句:
对的人在一起,美好的事情随时会发生。
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迁移一下:
2019年12月31日380人(另加50多个小孩)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重庆站,我作为副总指挥是如何和大家一起组织这场活动的。
1.逆向思维:报名“拉人”找KOL,比如重庆罗友会负责人。
2.多问一个为什么:在接待得到同学的时候,多问一个为什么,比如安排幼儿园老师,在大人的陪同下带着孩子玩。
3.“感受”心法:在10几次开会谈论时,有些意见我也不同意,但我用“感受”心法,同理心的去感受他人是如何想的。
4.寻找意义:这次重庆站活动的意义是希望得到大学能够在重庆开设校区,让重庆知识界对的人、同频的、爱学习的朋友能够成立一个互帮互助的社群组织。
我来自重庆的郎志华,欢迎赋能岛的岛友们来我们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重庆:吃美食、赏美景、看美女。
谢谢大家,预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开开心心、顺顺利利、快快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