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辛玲||我所认知的太史公

时间:2020-10-18 15:54:42    来源:
文:辛玲
 
01
 
牧童司马迁站在秀丽的高门原,北眺龙门,东望黄河,已经默然为写《史记》做准备了。
 
仅52万言,叙3000年间事,他不为时代活着,他活在所有的时代。他是名副其实的历史之父。
 
他“肠一日而九回”,真正九曲回肠,万般纠结。那情感、气势、力量,像奔涌的潮水,直抵肺腑。
 
李长之说:他的文章仿佛加满了苦酒,那味道却特别叫人沉醉。
 
生命的残缺让司马迁体会更多。
 
《史记》里很多篇章都反映了司马迁真实的情感和意志。
 
历史因这种情感的投入而不再枯燥,而历史人物的作为,也因此被赋予了不凡的意义。
 
太史公“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当司马迁45岁,忍受腐刑之苦,著就史记的时候,几代太史的使命感,中国那400年间历史没有记录的缺憾感,让他写就这部历史中的《生命档案》。
 
引用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说的一段独白:“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等我死之后,是非才有定论。”
 
《史记》是二十四史中唯一一部私修正史,司马迁忍辱负重,实现了一个明确而壮阔的生命计划,践行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写了一部堪比《春秋》的历史巨著。
 
《史记》很多篇章都寄托了司马迁的情感和意志,
 
张嘉骅说他学生时代夜读《史记》,在被窝里读得泪流满面,我的一个女文友说自己少年时代也读《史记》,我认为这是她文章写得极好的根本原因,一个女人一旦有了男人思维的历史观,这是要不得要不得的厉害!。
 
孔子说:古之良史,书法不隐。
 
他赞美的对象是董狐,春秋末年晋国史官,秉笔直书,不避权臣。记录的责任不只属于历史学者,也属于每一位写作者。
 
毛泽东在把他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引用到《为人民服务》一文中。
 
郭沫若赞他“文章旷代雄”、“功业追尼父”。
 
余秋雨说他:“他以自己残破的生命,换来了一个民族完整的历史;他以自己难言的委屈,换来了千万民众宏伟的记忆;他以自己莫名的耻辱,换来了华夏文化无比的尊严。”
 
 
 
02
 
《史记》是五体结构,分为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有130篇,52万余字,《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史记》写作是司马迁38岁任太史令这一年(前108年);完成时间是写《报任安书》(前91年)这一年,历时18年。
 
《史记》对历史事件真实记录,在称赞汉武帝功德的同时,也斥责了汉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汉武帝对此勃然大怒,将《史记》手稿付之一炬。
 
03
司马迁在《河渠书》中说:宣房塞河成功,“用事者争言水利”。
 
司马迁在赞语中说:“甚哉,水之为利害也。”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水利”词。
 
司马迁同时赋予“水利”一词以防洪、灌溉、航运等明确的专业概念。
 
现代的“水利”一词即源于此。司马迁是当之无愧的“水利”一词的发明人。
 
 
 
《河渠书》记载的水利工程有:大禹治水十三年,过家门而不人。自积石山起,经过龙门,南到华阴,东过孟津,人于渤海。
 
秦昭王时,蜀守李冰凿离碓,筑都江堰。此水利工程设计合理,选点宜,两千多年后仍在使用,灌溉面积达800多万亩。
 
秦始皇时韩国间谍郑国来到秦国主持修建了“郑国渠”。此渠近代改称“泾惠渠”。
 
司马迁说此渠的修建,“于是关中成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是“水利”的一个典型。
 
还有汉代的“龙首渠”。当时临晋(今大荔)人民引洛河水灌溉万余盐碱地。司马迁说:“穿渠得龙骨,故名曰龙首渠。”龙首渠现已改称洛惠渠。
 
04
史记得传,司马迁有个有才华又爱好文学的外孙
 
司马迁有一外孙杨恽,自幼聪颖好学,司马迁的女儿把自己珍藏着的并且深爱着的《史记》,拿出来给儿子阅读。
 
杨恽初读此书,便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住了,爱不释手,一字字、一篇篇,非常用心地把它读完。杨恽成年之后,还把它读了好几遍,每读一遍总是热泪盈眶,扼腕叹息。
 
在汉宣帝的时候,杨恽被封为平通侯,这时候他看到当时朝政清明,想到他的外祖父司马迁这部巨著正是重见天日的时候,于是上书汉宣帝,把《史记》献了出来,从此天下人得以共读这部伟大的史著。
 
 
 
司马迁这个好外孙杨恽,促进了《史记》的流传,但后来他因为写了一篇锋芒毕露的《报孙会宗书》,被汉宣帝腰斩,他跟他外公写的《报任安书》的任安是一个下场。
 
我发现古人的生命特别不值钱。每挖掘一个历史人物,就会发现他的身后就是被杀,就是被斩,被流放,被弄成残废的命运,古人都怎么了?
 
05
《史记》记载的历史,在现代考古中得到验证。
 
《史记》记载秦始皇征发70万刑徒参与修建秦陵,后来,西汉也继承了这一“传统”。据《史记》记载,汉景帝阳陵建立于前152年,大约修了7年后,景帝下诏“赦徒作阳陵者”、“免徒隶作阳陵者”。
 
这里的“徒”即指因犯罪而被处以刑罚强迫劳役的人,也被称为“刑徒”,说明当时在营建汉阳陵时,使用了大量刑徒。保守估计,西汉帝陵的修建人数应该有几万人甚至十几万人。
 
现代考古中发现了汉阳陵刑徒墓。这些刑徒的尸骨中,有的戴着脚镣,有的被腰斩,看上去颇为残忍。
 
 
 
 
06
我们永远记得的那些《史记》名言
 
“高山仰止,景行行之,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盖锺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每个人都有历史性,太史公司马迁身上的历史性,更大一些,他出身于周朝以来有千年历史的太史世家。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没有之一。虽然隔着千年干枯的时光,太史公的文字,依然裹挟着热气腾腾的气息,还原着惊心动魄的历史镜头。
 
直到任安临刑前,司马迁才写了一封著名的回信《报任安书》。
 
班固说他“不虚美、不隐恶”
 
司马迁“造家谱”的鼻祖,然而,老先生却也一不小心开创了给布衣天子确立正统地位的先河,可以他老人家是给帝王家“造家谱”的鼻祖。
 
秉笔风范,千载永传;史家绝唱,万古流芳。
 
 
 
 
 
 
 
辛玲:女,柳林高级中学英语教师,《芳菲随笔》编辑,爱好文学、摄影。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