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IOS下载

扫一扫小越美文网APP好词好段摘抄大全

欢迎访问小越美文网 阅读最新散文诗歌 下雪了作文

波德莱尔的墓地

时间:2020-10-18 15:55:13    来源:

法国巴黎的蒙巴那斯公墓里有两座波德莱尔墓座真墓,一座衣冠冢。真墓在6区,是波德莱尔和饱的母亲及继父奥比克的合葬墓,但墓碑上没有波德莱尔的名字。奥比克生前是将军、元老院议员,波莱意尔生前非常厌恶他的继父,想不到死后却被葬在了起,想必这一定使诗人不得安宁。大概是为了安慰诗人,人们又为诗人建造了一个衣冠冢。衣冠冢在公喜横大街的尽头,背墙而筑,墓上是仰天长卧的诗人象,全身裹着尸布;靠近诗人像头部有一立柱,上面有一男子头像,两手托腮,正在沉思着什么。离衣冠艰50米远的一个地方,有爱尔兰荒诞派戏剧大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贝克特的夫妻合葬墓;离衣冠冢百米开外,有荷兰导演伊文斯的墓,这几环境十分清幽,又有这些后来的艺术大师相伴,不知这位一生陷入痛苦面不能自拔的诗人,能不能在这儿得到安息?

在欧美各国,波德莱尔(1812-1867)被普遍认为是法国最伟大的诗人,尤其是20世纪以来,波德莱尔受到了世界文学界和学术界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英国文学家、1948年该同尔文学奖获得者托马斯·艾略特曾经说:“波德莱尔几乎成了现代所有国家中诗)的楷模。”他在法国诗坛上的地位和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已超过了他的同胞雨果

波德莱尔一生行为怪异,这与他儿时的经历有很大关系。波德莱尔在182年4
月9日出生于法国巴黎。他的父亲约瑟夫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开明人士,拥护并且
参加了1789年法国的资产阶级大革命,还因厌烦宫中的繁文缛节而辞去了官职。6
岁的时候他娶了一个26岁的孤女为妻,后来生下了波德莱尔。约瑟夫老年得子,因
此十分疼爱儿子,常常给他讲神话和民间故事,带他到各地博物馆参观和欣赏艺术瑰
宝,并耐心给他作有趣的讲解。因此玻菜德尔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文化艺术的熏陶。
不幸的是,在他6岁时父亲就因病去世,而母亲在第二年(1828年)就迅速改
嫁给奥比克上校。奥比克上校是正统军人,强调的是服从、严格的生活习惯。他想
把波德莱尔按他的意志培养成一个循规蹈矩的官僚。但是波德莱尔却与他亲生父亲
样,讨厌这种专制作风和高压手段,因此常常与继父发生激烈的争吵。这种生活,
加上母亲的乖张性格,在极为敏感的波德莱尔的心灵上留下了无法抹去的伤痛。
中学毕业后,波德莱尔不愿意继续升学。1842年,他带上父亲留给他的遗产
离家出走,过着波希米亚人式的浪荡生活,并且在流浪的迷惘中,开始诗歌的创
作。童时的不幸,1848年法国革命的失败,整个巴黎社会的腐败糜烂,使波德莱
尔发现了一种“忧郁之美”,这是一种对世界“凄凉的绝望”。在这种情况下,波德

菜尔开始创作《恶之花》,在“忧郁”一节中,他写道:
大钟在悲鸣
冒着烟气的柴薪
用假声伴奏伤风的钟摆之声,这时,
在一个患浮肿的老妇人死后留下的发臭的扑克牌里
红心侍从和黑桃皇后在一起
闷闷地交谈他俩过去的爱情
《恶之花》中的“恶”,在法语中有“病”和“痛苦”的意思,所以人们对这个
司有多种的解释。《恶之花》在1857年出版以后,波德莱尔成了轰动一时的“恶魔
人”。法国法庭立即以“有伤风化”和“亵渎宗教”罪起诉波德莱尔,结果

之花》被查禁,波德菜尔还被处以罚款。读者也
想了解,波德菜尔到底想在《恶之花》中表述
什么呢?我们不妨引用英国当代著名艺术评论家
成,冈特在《不合法的闯入者》一文中的解释,
特说:“波德莱尔认为,粗俗邪恶的事物也好,
野蛮残暴的事物也好,都可以用来转化为美;为
了这个目的,不管采取什么方式都是天经地义
的。主动去作罪孽的必然殉葬品,这种选择甚至
可以与宗教殉道媲美;探索罪恶的行为也包含着
圣徒般的勇气……”

波德莱尔还认为,只有回避丑恶、不敢正视丑恶才会产生有害作品,而不存在敢于描写丑恶而成为不道德的作品。他说,“经过艺术的表现,可怕的东西成为美的东西,痛苦被赋予韵律和节奏,使心灵充满泰然自若的快感。“艺术的陶醉掩蔽了恐怖的深渊,因为天才能在坟墓旁边演出喜。”他对诗的性质作了激烈的变革:“什么叫做诗?什么是诗的目的?就是把善司美区别开来,发掘恶中之美。”“透过粉饰,我会掘出一个地狱!”

但是,波德莱尔以自己的健康和命运来探索“恶”中的美,让白己沉溺于毒品肉欲之中,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他还是19岁的时候,波德莱尔就因为常往来于烟花柳巷中,染上了梅毒,并最终因为梅毒在他45岁时夺去了他的生命。

1867年8月31日,波德莱尔死后,被葬在蒙巴那斯公墓。人们也许会间:为什么为诗人塑造了这样的雕塑?让波德莱尔裹着尸布,仰天而卧?波德莱尔在自己的诗《快乐的死者》里曾写道:

我厌恶遗嘱,我厌恶坟墓,
与其乞求世人的眼泪而苟且偷生,
我不如请那些乌鸦
把我这污秽不堪的尸骨啄得一点儿也不剩。

也许设计墓地的雕塑家是为了满足诗人生前的要求,让波德莱尔的“尸骸”暴落于光天化日之下,让乌鸦来“啄得一点儿也不剩”?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