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〡素心若兰 出品〡 俊杰文学
月满西楼
童丽 - 水乡·伶人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李清照可以说是最为光彩夺目的女性,她的存世作品虽然只有七八十篇,但却取得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骄人成就,被誉为婉约词派的一代词宗。在李清照的诗词里边,亦能够找到很多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寄托。
1
书香门第出身的李清照,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她从来就不像那些封建礼教束缚下的普通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待字闺中,专攻女红,而是一位饱读诗书,内外兼修,见多识广,活泼阳光的名门才女。那么少女时代的李清照究竟会有怎样的生活呢?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给我们描画出了一幅生机勃勃,情趣盎然的生动画面。充分体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眼睛里充满着绚丽的色彩。她不是一个弱不禁风,足不出户的闺中小姐,被束缚在三从四德的狭窄空间里,而是一个博文多学,无忧无虑的阳光少女,似一朵生机蓬勃的清水芙蓉。
对于一个少女而言,春天往往是更加浪漫,更加富有情思的。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写的是春日景象,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海棠花象征着少女对青春时光的无限憧憬,对海棠花的关注,也是对红颜易衰的担忧,从而更加反衬出李清照对青春年少时光的珍惜。
两首《如梦令》反映的是李清照不同的生活状态,却共同折射出了她少女时代出类拔萃的文学天分。
2
但我们所了解的李清照绝非只是文学修养与境界超人,绝非只知道划船饮酒取乐。在她父母的言传身教下,也锻炼出了她在少女时代就有着卓尔不群的政治见识与胆魄。
“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在这两句诗里,李清照一针见血地说出大唐军队跟安史叛军一打即败的原因在于唐军的战马都累死在了传送荔枝的驿道上了。小小女子,诗文立意高远,着实很不寻常。所以后来能写出传诵千古的《夏日绝句》。
3
时光荏苒,转眼间,这位无忧无虑乐观开朗的女孩也该谈婚论嫁了,那么才华出众的李清照又是怎样在她的诗词中表现女孩的羞涩和对爱情的憧憬呢?
《浣溪纱》
秀面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一首温馨浪漫的《浣溪纱》,那秀面一笑,那眼波一转间,传达着闺中的李清照对未来爱情生活的无限憧憬与遐想。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短短数十个字,把一个女孩与意中人偶撞(遇)时的那种羞涩、俏皮、含情脉脉,表现的淋漓尽致。
4
李清照和赵明诚这对饱读诗书且两情相悦、门当户对的金童玉女喜结良缘之后他们的幸福指数究竟有多高呢?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丹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偏要教郎比并看。
到底是一朵花漂亮,还是自己漂亮呢?偏要把这美丽的鲜花斜插云鬓,让丈夫来比一比谁更漂亮。从这首词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位娇媚无比的新娘子,这位带着闺中少女的天真烂漫步入爱河的李清照,对自己婚后的幸福甜蜜是毫不掩饰的,她的幸福是洋溢在脸上的。她与丈夫相知相惜,相投相契。
5
然而,生活总是喜忧参半的。时光如水,世事沧桑,随着李清照夫家的败落,丈夫的赵氏家族被驱逐回原籍,这对神仙眷侣在老家远离仕途远离政治,十年的隐居生活可谓安逸悠闲,并共同致力于金石字画的收藏,共同整理撰写《金石录》一书,在逆境中寻求一种超脱与淡然。
十年时光,沧海桑田。朝廷的政治格局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重返仕途的丈夫,独居老家的李清照,她的词风还会那样清丽明快充满阳光吗?在她的诗词中又表现出怎样的离愁别绪和孤独寂寞呢?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千百年来,这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也成为千千万万对分居两地的有情人寄寓相思苦情的名句。全词以女性特有的真挚情感,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展示出一种婉约之美。格调清新,意境幽美,称得上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佳作。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想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上片短短五句,将一个思妇愁绪满怀的神态描绘得呼之欲出,堪称妙笔生花。下片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更突出了离愁之深重。全词通过对秋景和生活环境的描绘,委婉的表达出李清照对对丈夫的相思之情和与丈夫分离的深切痛楚,更把一个因相思而憔悴的妇女形象描绘的栩栩如生。
6
随着世事变迁,李清照得以夫妻团聚,结束孤居生活,已人到中年的李清照是否能重拾昔日的温暖呢?他和情投意合的丈夫之间是否还能无话不谈,情笃爱深呢?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这首词述别情,哀伤殊甚。朝起之迟,朝起之懒,皆因丈夫不在身边,叹人去难留,叹人去楼空,言水念人,情意极厚。“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有的人瘦是因“日日花前常病酒”,有的人瘦是因为“万里悲秋常作客”,而自己却是因为伤离惜别。一句“新来瘦”,写出了自己的孤独寂寞和对丈夫的深情思念。
《感怀》
寒窗败几无诗书,公路可怜合至此。
青州从事孔方兄,终日纷纷喜生事。
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
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
结束了两地分居,异地相思的生活,对李清照来说应该是件高兴的事,可在这首《感怀》诗里,却让我们察觉到了一丝丝的火药味,李清照竟说自己最好的朋友是子虚和乌有,可见李清照虽来到了丈夫的身边,也是备受冷落,难免有几分抱怨。生活在三妻四妾时代的赵明诚,尽管和李清照当初情笃爱深,然而大的社会环境的熏染,蓄养侍妾歌妓的风气盛极一时,赵明诚自然也不能免俗。然而让李清照“欲说还休”的,恐怕还不止这些,我们知道李清照一生没有子嗣,可赵明诚身边不说妻妾成群,最起码他并不寂寞,却也没有子嗣。但李清照所处的时代是封建社会,一般人们都会把没有子嗣的罪名归结到女人名下,这让这位虽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女子,也是百口难辨,诉说无门。不过我想她大概也不想去和别人理论此等是非,还是“作诗谢绝聊闭门”吧。
7
但是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的结合是建立在有共同情趣共同爱好和彼此信任的基础上的,他们爱情的信物是他们共同所致力的文物品鉴和文物收藏,所以他们的感情裂痕也会慢慢被这共同的情趣所弥合。
感情日渐修复的李清照夫妇,却没有料到此时的北宋王朝正面临着灭顶之灾,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南宋时代开始。社会的动荡,使李清照本人和其所珍爱的文物也历经劫难,却毫无办法,“且恋恋,且怅怅”,只因战火无情。国破家亡后的李清照颠沛流离,文物散失殆尽,此时的她怎还能踏雪寻梅,过清淡高雅的生活呢。
《临江仙》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显然,面对江南的春天,那初绽的梅花已无法让李清照再“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世事变迁,今昔往昔,让这位感性词人早已是“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这首词所表达出的一种不平的鸣声,是她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对国家对社会的一种深深的担忧。可见,李清照并不是一个只会感月吟风儿女情长的小女子,而是一个心怀家国的大女人。家变国仇的焦灼与痛苦,让李清照在诗词作品中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诗词和生活密切相关。
靖康之变之后的南宋朝廷,对金国确立了以主和为上的主导思想,底下的各级官员也大都丧失气节,没有斗志,节节败退。面对破碎的山河及狼狈逃窜的朝廷,甚至还有她那位弃城而逃的丈夫,李清照金刚怒目的雄壮之气和非凡的历史洞察力,都透过一首《夏日绝句》展现在我们面前。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短短二十个字,我们听到了她怒目切齿的不平之鸣,我们看到了一代才女卓然不群的政治见识,我们更领悟到了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弱女子的价值取向和她的英雄观。这首《夏日绝句》,字字铿锵有力,句句悲壮豪迈,足显小女子不让须眉啊!
8
可就在她奋笔疾书,猛烈抨击南宋朝廷及官员懦弱逃窜的时候,与其相知相伴二十八年的丈夫却突然因病去世,这对知音夫妻就此画上了一个悲痛欲绝的句号。李清照此时悲不自胜,孤独寂寞的内心世界,我们在她的一首《孤雁儿》里可略感一二。
《孤雁儿》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潇潇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与最亲的人已人间天上,孤苦无依,能不让人断肠吗?历经国破家亡,文物散失殆尽,能不心凉如水吗?在颠沛流离的过程中,李清照身心都受到了巨大的损害,她此时的心境当然也是极不平静的。
《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这首词把李清照当时一种绝望、孤立、无援的心境,充分地表达了出来,就像一朵曾经美好娇艳的梅花一样,却不知道要飘零到哪里。那风雨中飘摇的梅花,不仅象征自己的居无定所,辗转奔波,同时,也借喻南宋小朝廷的飘摇欲坠,词句立意甚是高远。
9
纵观历代文学大家,越是经历波折,越是经历磨难,才越发能够写出振聋发聩流传千古的名篇佳句,李清照也不例外,她虽然经历了很多磨难,但她的创作却没有中断,相反,对社会对人生的各种感悟更进了一层。
《武陵春》
风住沉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脍炙人口的《武陵春》,很能代表晚年时候李清照的心境,这跟她年轻时侯那种欢快的词风有很大的不同。“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此时的李清照把过往沉重的往事都拿起来,却再也放不下。充分表达了李清照在孤独生活中浓重的难以释怀的哀愁。
10
夕阳岁月中,孤单寂寞的李清照一方面沉浸在对年轻美好生活的痛苦回忆中,另一方面,又情牵故土的恢复,她有女人脆弱多情的一面,也有男人刚毅顽强的一面。所有矛盾的心情,矛盾的情感交织于她的内心世界,通过她晚年时期的一首词 《永遇乐》抒发了出来。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合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偏重三五。铺碧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齐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走不出内心的沉重,不愿加入朋友们的欢乐当中,却又渴望一种火热的生活。这首词非常巧妙地写出了一位杰出女性晚年感情的痛苦,感情的尴尬,与感情的矛盾。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感觉到晚年时期的李清照虽没有年轻时的清澈、活泼,但她的生活也不是一潭死水,而是像一个清澈的深潭,是那样的沉静,那样的富有内涵。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怅然若失的寻觅,冷冷清清的房间,凄凄惨惨的内心,冷暖交错的天气,黄昏时候的风寒,还有满地憔悴的黄花,旧时相识的大雁,以及点点滴滴的梧桐雨,难道是一个愁字能说得明白的吗?这首《声声慢》可以说写尽了李清照内心的痛苦。
11
从待字闺中的少女,到及其恩爱的少妇,李清照曾拥有美满幸福的前半生。但随着金人铁蹄的大举南下,李清照的幸福淹没在了国破家亡的历史洪流中,丈夫的早逝,文物的丧失,再嫁婚变的是是非非,李清照的后半生遭遇了数不清的劫难。但在坎坷的人生中,李清照用她生花的妙笔为我们留下了名垂千古的文学财富。她的一生,应该说留下了太多的遗憾,但她的诗词,她的文学在我们心中却成为一道永恒的风景,绵绵不绝,繁衍生长着,并永永远远流传下去。从这方面来说,李清照的一生又是没有遗憾的,我们感谢这位杰出的文学家,我们敬仰这位伟大的女词人!
作者简介
张巧玉:2018年度俊杰十佳爱心诗人,现任俊杰文学副总编,网名素心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