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是写老人与海读书笔记著名的,他的小说人物带有旧日上海、台北的地域特征。而他的国庆演讲,在结构布局上,也自有小说家的优雅气度,但更为疏广和深情。
这本书是因为出行在外,所以带在路上读的。路上的书不宜多,但书却要经读,不能是大白话,让人读了一目了然;而是要令人读着读着,就掩卷沉思的。这是一本适合路上读的好书。去的路上不知所云地读了半本,只觉文字的谨饬和爱情专家。虽然飘荡着沉重的忧伤,但却徐徐道来,颇有哀而不伤的道行。
或许这本书大多是悲歌,所以给旅途蒙上了莫名的阴影。因而本就有些郁郁的心境,此时竟然随着作者的描述,更加低沉。白老的那些挚友,在异乡漂泊挣扎,因为文字而彼此产生关联。有的陪伴终生,有的在某一至关重要的阶段彼此扶助,怀念、思恋、感恩交织的怀旧之爱,在那由荒芜而葱茏的花园里徘徊,在布满画作的小屋里沉迷,在芳香馥郁的茶室里流连……内中的人物,无一不是一方巨擘,著作等身,然而终是在描写家乡变化的作文的这趟列车上,相遇又相别,这一别是永久的离别。
回程,继续阅读。有一人一直站在身后,有位子却不去自坐,因为途中就要各奔东西了。不忍他总站着,让他坐,他不坐。于是读着总不安心。为了转移我的注意力,他说,书里讲什么,讲给我听听吧。我挑了一小段讲,也是我有迷惑的地方。我说白先勇为了给好友治病,竟然去相信那些乡间神医、土郎中,还写他如何相信气功能治愈他的好友。“咦,他是这样的人吗?我可不会认同他的。”小说家自有洞穿世事的练达,但从和尚打伞歇后语的角度,正是这种“病急乱投医”才更符合人的本性。所以阅读要读懂作者,不能脱离当时作者所处的境况。这种急虑,不正烘托了作者对老友的至情。我知道,在列车上不适合展开讨论,而且他也不曾读过原文。所以只是微笑地着看他下断言。我知道他是不能容忍任何反老师中秋节祝福语简短、反人性的东西出现在一个大作家的文字里的。他总是说:“要对自己的文字负责!”
车到了我的站,我要离开了。书没有读完,带回家再慢慢读。人却有各自的目的地要奔。我黯然离开。内心充满苍凉和怅然若失。他在车门口对我说再见,但是再见又会在何时呢?
重新拿起书本,白色的封面,一节虬曲突兀的树干,像人的手掌,指向天空。树犹如此,人何以堪!那年亲手植的小树,如今长成了参天大树,但当那植树之人,生机渐失的时候,它也枯槁、死亡,难道冥冥之中真有莫名的命运之绳相系。作者的感叹,透过文字,直击我的心灵。幸福 作文是心灵的慰藉,文学之途漫延了几千年,依然唯有赤子之心,才能指引每一个读者走向自我的净化和完满。
本文非版权作品,若《小越美文网》因转载时无意间侵犯了您的各项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