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恐怖的一年,这么多名人名将,竟然在公元220年左右去世
1、总结:公元220年,平定黄巾起义的这一辈人已经步入暮年,于公元220年左右大批去世。而诸葛亮、司马懿等人算下一代,还是年轻人,就没有在公元220年左右去世。部分将军马革裹尸,死于战场,也是命中注定。
2、公元220年前后是汉末乱世最重要的转折点。历史大事件和大战役密集,很多大大小小的战争都导致了很多名人都在这个时间段被战死沙场了,这个时间是君主大将军谋士们都过不去的鬼门关。众多名将都迅速陨落,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3、这可以理解,当时医疗条件差,加上战争,各种瘟疫、疾病多发,就算英雄也抵抗不了,所以病死。所以说三国在220年后去世这么多人并非毫无章法,而是历史抽丝剥茧,循着人事天意的暗流而为前三国时代拉上大幕。
论三国演义与真实的三国差别,它们之间的差别究竟在哪儿?
显而易见,《三国演义》的成书与历史真实时期相差了约1000年,作者在写书是已经有很多史料是模糊的,不完整的,甚至得到的资料是假的。所以《三国演义》与史实差距大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体例不同 《三国志》是史书,是对三国历史的较为客观的叙述。
演义与正史的最大区别就是,演义不是全部真实的,演义是小说。人人都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 主要的区别有三点: 体例不同。《三国志》是史书,是对三国历史的较为客观的叙述。
三国演义和真实的三国是存在着很多的区别。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三国演义是经过美化后的三国,真实的三国可能并没有三国演义这么有趣。比如说关羽刮骨疗伤的时候,在历史中确实存在这个事情的。
总体而言,《三国演义》以历史为基础,呈现出七真三虚的基本结构。《三国志》中的大部分都能按时记述。毫无疑问,其中有一些虚构的成分。人物的整体情节和性格基本符合史实。
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以三国为背景,以西晋史学家陈寿写的《三国志》或者明朝文学家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为蓝本拍摄的电视剧。
真实的三国史是什么样的?
三国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时期,只是三国演义里面有些内容和正史上有些出入。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及孙吴三个政权。
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
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国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础上,才进行再发挥,进行夸张、美化、丑化等等,这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套路。
有真有假,空城计,孔明借东风是假;火烧赤壁,水淹七军是真。
如果要学历史,当然要读《三国志》;如果是为了于消遣中获取某些历史知识,《三国演义》足已。演义与正史的最大区别就是,演义不是全部真实的,演义是小说。人人都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所写,那历史之中到底有没有三国呢?那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存在吗?真的有那么厉害吗?(一人能敌一千?)有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