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下一个十年的最大“杀招”来了
1921416592021-02-25 09:23:37.0黄舒旻 郑慧梓 谭超 朱伟良广州,下一个十年的最大“杀招”来了南方号4378292南方号
/uploads/allimg/210225/1300343929-0.jpg/enpproperty-->
牛年伊始,“轨道上的大湾区”飞驰狂犇。
2月24日,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两周年系列发布之广州市推进全球重要交通枢纽建设情况发布会上,广州交通枢纽规划及建设的最新进展引人瞩目:
“广深地铁”官方首次确认,广州地铁22号线将延伸至深圳;
广州地铁25号线将直达佛山中心城区;
广深港高铁将开进广州中心城区;
广州都市圈城际铁路年内将开工8个项目……“亚洲第一跨”即将完工,南沙港铁路年底具备开通条件
“亚洲第一跨”即将完工,南沙港铁路年底具备开通条件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同时也是综合性门户城市,广州用实实在在的动作,写下了一个横跨湾区的“大”字,重新定义了城市边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的布局初现。
双城联动
打通广深科创走廊“任督二脉”
此次发布会上的一条消息,在广深两地市民的朋友圈中“刷屏”:广州地铁22号线将延伸至深圳。
这是官方首次确认22号线的南延走向。
据此前消息,广州地铁22号线未来或南延至庆盛站、蕉门、南沙客运港,跨海而过连接东莞,经东莞滨海湾站(TOD)继续东延至深圳沙井站,与深圳地铁18号线对接,可达高铁光明城站。
这意味着,22号线是一条“技术含量”很高的线,所串联起的南沙科学城、东莞滨海湾新区和深圳市光明区科学城,布局着数个国家大科学装置。
今年初的省两会上,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葛长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广州28号线地铁将在东莞松山湖和深圳的地铁连接。佛山东平CBD——广州白鹅潭CBD——琶洲电子商务区——第二中央商务区——新塘东部商务区——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并在松山湖站对接深圳地铁13号线,通往深圳湾总部基地。也就是说,广州地铁28号线将一口气串联起佛穗莞深四座城市,所经之处都是城市高新技术企业和总部经济聚集的价值高地。
不久前公布的《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更透露,省域空间内将预留沪(深)广高速磁悬浮廊道,并极有可能率先建设深圳-广州段。一旦建成,有可能将广深的时空距离缩短到15分钟左右。
“地铁互联互通“是广深“双城联动,比翼双飞”的重要前提。
两地间日益紧密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连通的不仅是两座一线城市。与广深港澳科创走廊高度重合的线路设置,让人才、资金、科学技术等高端生产要素加快流通,有望让无数诞生于实验室、科研机构和大学里的科创种子,得以在大湾区里“开花结果”。
轨道交通的铺设,让广深两地间合作红利辐射至广州都市圈和深圳都市圈,为湾区内其他城市赋予更多发展动能。一个世界级的湾区的崛起,也正在广深两大都市圈的“同频共振”中逐渐清晰。
广深“同城”,真的不远了。
破阵出圈
打造“306090”交通圈
国内从未有哪座城市,可以像广州地铁一样,不断“破圈”,一次次定义边界。
发布会上透露,今年内广州将建成开通18号线、22号线首通段,7号线西延段三条地铁新线。广州地铁25号线和28号线等快速通道将串联广州与佛山中心城区,打造广佛30分钟通勤圈。
18号线、22号线、28号线和25号线,这四条线路可谓大湾区的轨道交通主动脉,撑起广州都市圈的大骨架。
先来看广州地铁18号线:南北贯穿珠海、中山、广州、清远4座城市,并很可能成为世界长度第一的地铁。
首通段将由处于广州CBD位置的冼村驶出,最后抵达南沙万顷沙站。未来,18号线北延段将至花都区天贵站,并设联络线接通广清城际铁路;南延段将抵中山、珠海等市。甚至可以猜想,18号线完全有可能继续往南走,连通澳门。
地铁22号线同样是一条南北走向线路,未来延伸至莞深。规划联通白鹅潭站和番禺广场站。其北延段将到白云机场。
综合官方消息,广州地铁25号线将贯穿广州东西,东接黄埔,西联佛山中心城区。
广州地铁28号线,东西串联佛山、广州、深圳3座GDP万亿级城市+东莞1座准万亿级城市,并有望连接惠州。
大湾区的融合发展有赖于人才与物资的聚汇交流,交通承载力必须过硬。
当前,广州正打造湾区“306090”交通圈,即:广州中心城区30分钟可以到达佛山、东莞、深圳中心城区,60分钟可以到达湾区其他城市中心城区,90分钟可以到达省内其他城市中心城区。
“306090”交通圈规划之下,广州更瞄准香港、澳门的广阔市场与合作空间,以“硬设施”带动“软联通”,撬动更多发展机遇。
从最初连接区与区,升级到串联广佛两市,再一步步链接起大湾区各市,广州在大湾区里写出一个“大”字型的轨道线网。这个“大”字背后,是广州的大担当、大开放、大格局,让创新资源要素肆意流动碰撞,让大湾区各城市从分散走向融合,真正发挥出世界级城市群的超强合力。
海陆空大作战
构建“双循环”战略支点
广州城市边界的“破圈”,可不只是轨道交通而已。
往南看,“南沙核”广州港成为疫情期间外贸与内贸的强力支撑。
去年,货物吞吐量6.36亿吨,全球第四;集装箱吞吐量2350.5万TEU,全球第五。
向北走,“机场核”的空港综合交通体系带动大规模客货流量。
2020年白云机场以4376.8万人次的旅客量登顶全球首位。以白云机场为核心,联动广州北站、大田货站,广州正谋划建设广州空铁融合经济示范区,未来将逐步形成空港、公路港、铁路港“三港一体、客货联运、站城融合”为特征的空铁融合型商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研究表明,白云机场每增加100万人次旅客吞吐量,可拉动广州市GDP30亿元。
外连全球、内接湾区,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广州一方面建设全球重要综合交通枢纽,打造国际国内双循环换乘中枢,同时畅通国内大循环通道,实现广州与临近省会城市3小时互通,与国家级城市群主要城市5-8小时互达。
“物流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物流发展得好,必将促进‘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加快构建。”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执行会长马仁洪说道。
面向全球的“大格局”正在铺开。
在广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国际(中欧、东盟)班列集结中心,是班列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构建新发展格局,满载着“一带一路”市场红利与发展机遇的中欧、东盟班列大时代,正在驶入广州。
【话题研究员】黄舒旻 郑慧梓 谭超 朱伟良
【本期统筹】陈思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