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越美文网

如何看待城市“蹲族”

文章类(审核:佚名 原作:佚名)  投稿:佚名2021-03-26 02:00
如何看待城市“蹲族”

川北在线核心提示:当下社会中出现了一群社会蹲族,他们受过大学教育、家庭出身不错,这两个标签加起来仿佛预示着一份好工作、好前途。但实情却是,部分这样的年轻人并没有按照如此剧本走上理想之路,而是选择在家或出租屋里,成为一名城市蹲族。不同于啃老族蛰居族,城市蹲族特指拥有一

当下社会中出现了一群社会“蹲”族,他们受过大学教育、家庭出身不错,这两个标签加起来仿佛预示着一份好工作、好前途。但实情却是,部分这样的年轻人并没有按照如此剧本走上理想之路,而是选择在家或出租屋里,成为一名城市“蹲族”。不同于“啃老族”“蛰居族”,城市“蹲族”特指拥有一手“好牌”、被人寄予厚望,却“放弃”自我、甘当社会“隐形人”的年轻人,他们往往以“现实低欲望、网上多冲浪”的方式闲散度日。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原本一线城市的城市“蹲族”,已在二三线城市蔓延开来。其中代表性的两类人群:毕业后找不到满意出路的“社会小白”;难以忍受工作压力、追求自由的“打工人”。他们中有的认为“蹲”着的生活自在轻松;有的打着“考公”“考研”等旗号,试图让自己“蹲”得心安理得;有的则内心纠结,既渴望进入社会,又对未知感到胆怯。

为何在他人眼中应该“有出息”的大好青年会选择成为“蹲”族?一方面城市“蹲族”所表现出的自我逃避、缺乏目标、找不到生存的价值和意义等特征与他们受过大学教育、家庭出身不错等标签存在难以理解的反差,但反差背后,与从小的高压学习环境、大学进校便开始的“内卷”、入职后的机械劳动等都存在现实关联。

家长望子成龙,孩子成压力培养皿。中等收入家庭在考学等问题上对孩子期盼高,使得不少孩子长期处在高压学习状态,易产生心理压力和疲惫感。长期如此这部分孩子缺乏内生动力,一旦步入社会,就容易不知所措,找不到工作的意义;同时,一直与书本打交道的他们,不擅长人际交往。这样,许多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会感到无所适从,积累已久的压力也会在这时寻求释放,有人干脆选择“蹲”。

就业压力大,本科学历严重贬值,导致刚入校的本科生,早早开始准备考研。而这些努力只是为最后能找到一个别人认为还不错的工作。本以为“好大学”就是终点的他们,进入大学又会发现一条名为“好工作”的赛道。在与日俱增的焦虑感和“僧多粥少”的盲目竞争中,一些学生被压力击垮,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于是他们选择“蹲”。

社会竞争加剧,工作成了廉价劳动。即使毕业生们顺利找到工作,社会的激烈竞争、加班文化等,又成为他们面前一道道难跨的关卡。年轻人喜欢创新有活力的工作氛围,但现实往往是从事大量重复劳动,使他们难以找到自我价值。

从儿时的补习班到成年后的“996”,“蹲族”的出现不能简单归结为年轻人自身的懒惰和堕落,而是社会环境、家庭、学校等各种主体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各方应该给予理解和鼓励,关心引导“蹲族”群体,转变其观念、缓解其压力。

年轻人应该学会接纳自己,结合兴趣爱好,一步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家长需要多倾听子女想法,在对子女的引导中不能只看重成绩,应允许子女多元化发展。学校要多重视实践教育,让大学生提前积累社会经验。同时,社会应该打破“唯学历论”,为年轻人提供更多选择空间。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自身调整与社会大环境合力才能推动“蹲”族不再蹲,更加积极勇敢的面对社会生活。 田益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

小越美文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ww.xiaoyueboke.com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友自行上传及网络转载,如涉及版权及隐私问题,请来信至 vip@xiaoyueboke.com,本站会及时删除。